春节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2024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新年。成为“世界年”的春节在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文交融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月1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春节联欢节上,青少年学写中国春联
春节承载了千年传承积淀的中华文明理念
春节承载着始终心向未来,珍视和睦、和谐、和平,憧憬美好生活等中华文明理念。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孟浩然的“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诠释了一代代中国人对于春节文化的认知。
春节所承载和传递的中华文明理念对于当前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的世界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文化价值。关于世界发展所处大形势,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21年发表的秘书长报告《我们的共同议程》(Our Common Agenda)中提供了一个总结,即两种主要可能性:一种是世界陷入永久性危机的未来,一种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安全、美好的未来。
“共同议程”的推进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并在气候变化、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等“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最具挑战的议题上,达到国际协作的高度。实现合作与协作,需要在世界范围构建倡导多元包容文化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和国际发展环境。对此,各国都有责任加大投入,做出更多努力,保护和建设一个文化多样化的世界。
在人文交融方面,历史地看,春节走进千家万户,辞旧迎新、传递喜气、蕴含“美美与共”,充分展示了引发情感共鸣的独特人文魅力。春节成为国际影响力的节日,彰显了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魅力,“中国年”在促进中外友好交流,推动世界大团结方面贡献具有积极性的文化力量。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刺绣作品“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对于中国国际发展观所做的凝练。向世界展示好中华民族的春节文化,诠释好春节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理念是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发展故事的一个独特视角。
向世界诠释春节展现的中国发展故事,首先要科学把握国际上文化信息类的传播渠道,有效凝聚关注度。目前,数字媒介是吸引受众关注的最主要的平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需要更为科学、精准把握的是数字平台上,用户最关注的节目形式和样态。目前,最受关注的文化类信息和节目的形式是由专业的电影、电视和广播等公司制作的纪录片。根据牛津大学2024年关于全球网络用户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用户在线的时间平均达到每天近12小时,其中约6小时是收看传统的、专业的影视广播公司等制作的节目,最受关注的类型是纪录片。
其次要积极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出更大的声音,增强传播力。一直以来,国际文化信息传播秩序长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针对广播、电视等媒体兴起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球性调研,发布的《一个世界多种声音:麦克布莱德报告》(One World, Many Voices: The McBride Report)已经发现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着中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分隔,文化信息的传递呈现出从中心国家向边缘国家单向流动的不平衡现象。数字背景下,这种文化的中心主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为严重。根据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的统计,订阅视频点播(subscription video-on-demand,SVOD)已经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垄断态势。以美国为例,2023年,奈飞(Netflix)的市场份额为17%,亚马逊的Prime Video的市场份额为15.6 %,国家广播环球公司的Hulu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4.8%,仅这三家公司就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该统计还指出,这种态势在2024年会进一步加强。破除文化信息国际传播不平衡,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大投入,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要加强对数字背景下受众态度与行为习惯的研究,赋能国际理解所需要的传递力。国际上,对于了解中国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全球150个国家1600种媒体的大数据内容分析,国际上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关注度增长最显著。与1978年的关于中国文化形象报道1万篇相比,2023年的中国文化形象国际关注度达到了932.3万篇,增加了近千倍。进一步的调研显示,国外受众在谈及收看跨文化类节目时,遇到的最主要的三个困难依次是“难驾驭”,主要是选题过于专业性,需要受众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话题沉重”,故事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画面等也比较阴暗,感觉难以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看不懂”,主要是翻译过于“机器化”。
2月11日,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演员表演舞狮“中国年”成为“世界年”,赋予中国更多的、崭新的魅力。这也是世界进步的结果,它赋予不同文化以更加宽广丰富的对话平台。春节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理念是具有世界美学意义的。面向未来,祖国的繁荣昌盛、世界的和平安宁需要全球深化信任和点燃希望,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期待在新的一年,中国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作出更加积极、坚实的具有文化意义的贡献。作者: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前线客户端
责任编辑:蔡庆悦
网络编辑:张家伟
图片来源:新华网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